姜的应用
姜,味辛辣,性温热。因是居家常备之食物,又可外用,故为原始点医学所推荐的一种常用热源。本文介绍几种常见姜品的制作及其应用。
首先澄清两个观念问题。
其一,有说“留姜皮则凉,去姜皮则热”,认为姜皮、姜肉寒热性不同。这是不对的,因为姜皮味辛辣,故性亦温热。
其二,有说“早吃姜胜参汤,晚吃姜赛砒霜”,这也是谬见。喝姜汤若出现症状,其因或由原本身体运作失调,以致所服姜汤相对过量过强使体伤加重而造成;或纯粹由姜汤过量过强,消耗热能,以致影响身体运作,形成体伤所致。
但不论何种情况,此时皆应按推相对应原始痛点,病症若解,就继续等量服用;若无效,则须酌情减量减淡,可以姜加西洋参、白晒参、 红参等,或加少量甘草、龙眼干、 红糖等,加一种即可,或改服红参汤,以减弱内热源之药性,并改善其口感。
(一) 姜汤
1、材料制备
(1)选姜材:一定要精选有机新鲜瘦小土姜或老姜,以确保品质。
(2)鲜姜片:生姜先去土、洗净、切掉坏的。如用以制作干姜片,则切成3~4毫米的厚片(因薄片日晒或炒制时易碎 裂);若直接用以熬姜汤,则可切得薄些。
(3)干姜片:鲜姜片经晒干 (注意:若两天内不能晒干, 很可能会发霉)或烘干,再用小火炒约25分钟,即制成干姜片。视产地、品种不同,十斤鲜姜片可制成1.0~1.5斤干姜片。
2、浓姜汤熬煮方法
直接以鲜姜片,或将鲜姜片加少许油、小火炒到金黄色(时间约20~25分钟)再加水熬煮。鲜姜片用量至少为一斤(500克以上); 如用干姜片,则按10:1比例换算(即50克以上)。
(1)水量:以一升(1000毫升,约5碗)水为基准量。若为了增加姜汤浓度而增加姜片用量,致使一升水不足以淹没姜片,则须增加水量至姜片全部淹没为止。(不论是用鲜姜片或干姜片,熬煮第一遍或第二、第三遍,皆以此法定水量,但第三遍浓度已淡宜当保健用)。
(2)熬煮:关键在浓度,姜汤要浓缩到所加水量的三分之一(如加5碗水,则熬成约1.7碗)。用普通炉灶或瓦斯炉大火煮开后改小火,或用电药壶熬煮,依不同器具约需2~4.5 小时不等,但重点不在时间而在浓度,只要姜汤水量熬煮剩三分之一,即使熬不到1小时,亦可关火。期间尽量不要掀盖。若水分太多对重病患者造成负担,可以熬得更浓些。
【以干姜片熬煮的另一种方法】将炒制干姜片过水清洗一遍,置锅中加适量水浸泡约40分钟后,先大火烧开,再转小火熬煮45分钟即可。 此法因熬煮时间短,可通过减少用水量来增加浓度。
3、姜汤应用
(1)内热源:主要用浓姜汤作为重病患者的内热源,以补其日常饮食热源摄入之不足。
(2)外热源: 姜汤不论有无创口皆适用。但以淡姜汤为主,除非患者能忍受,才可用浓姜汤。使用时以棉花棒蘸温姜汤清洗或擦拭患处,尤宜于清洗大面积创口(一天可多达5、6次,且可不必再辅以其他外热源)。
(二) 姜粉
1、制作:
将上述炒过之干姜片细研成末,即成姜粉。
2、姜粉应用
(1)内热源: 重病患者每天50~75克,分3~5次用少量开水冲服或调成糊状慢慢吞服。
(2)外热源: 姜粉多用于小创口,但腐烂流脓之小创口则宜改用鲜姜泥。姜粉经高温处理(如用微波炉打、锅炒、密封隔水蒸)降温后,可直接撒在各种小面积创口,要薄撒以免化脓。裸露创口不须包扎,并尽量保持干燥,以加速愈合;非裸露创口则可用药用纱布包扎固定,以避免与衣物磨擦。更换纱布时,要先打湿再缓慢揭开,以免伤及皮肤。
(三) 姜粉泥
1、制作:用姜粉经高温处理后加少量温姜汤或温开水调成泥状,现做现用。
2、姜粉泥应用
用作外热源,虽可敷在小创口或无创口的硬结、肿块、皮肤病等患处,但无创口必须慎用,以防伤及皮肤。使用姜粉泥温敷,可视情况以不织布及纱布包扎、或保鲜膜包裹固定,外层可再用暖贴等热源保持温暖,以加速体伤修复。患者对此类外热源的耐受力差异极大,可从十几分钟至12小时不等, 尤其前10来分钟最为难耐,若15分钟后 仍感严重不适,就立刻拆除,换用其他温暖合适的热源。
(四) 鲜姜泥
1、制作:鲜姜洗净切成小块,用果汁(要加适量水)或其他工具打成泥状,再用纱布将汁水挤掉(汁水可用来煮姜汤),现做现用。
2、鲜姜泥应用
鲜姜泥经高温处理(见前述“姜粉” 应用)、待温度降至温暖舒适后,可用于大创口或腐烂流脓之小创口。大创口须先用淡姜汤清洗过,然后垫一层纱布,再敷姜泥于其上,并在姜泥上铺一层塑料膜隔水,再盖上薄毛巾,最后加盖热红豆袋保温。但因鲜姜泥较刺激,若用以全身温敷,应分日进行,譬如一日四肢、一日躯干,如此交替循环;温敷时间亦须视患者的耐受度而定,多在20分钟到60分钟之间。如小面积温敷,可用药用纱布将鲜姜泥包起来使用。
(五) 常见姜品的保存
1、鲜姜若不立即使用,需置冰箱冷藏。
2、热姜汤应存放在保温杯中依需要服用, 但不宜久存超过12小时,若觉变味,则已变质,不可饮用,最好是当天煮当天用。
3、干姜片、姜粉须密封,若要长久保存,则要冷藏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